親愛的爸媽,我長大了要做什麼?

如何幫助你的子女找出人生的方向

我在加州大學任教及擔任學生顧問期間,碰到了許多迷惘的大學生,不知道自己的熱情和人生目標在哪裡,以致經常轉系及延遲畢業。畢了業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有一次在走廊上碰到一個曾經修過我的課的學生,當我問及他的主修是甚麼,他幽默地反問我,〝教授,你是在問我上學期,這學期,還是下學期的主修?〞這樣的大學生為數頗多,難怪在大學界流傳著一個笑話:對大學畢業生真正的畢業典禮致詞應該是:

恭喜你們,你們大多數都花了至少四年的時間和一筆不小的財富去念完了一個你們一輩子也不會用到的主修,好好慶祝吧!

這一個笑話呈現了一個無奈的事實:每一年有成千上萬的大學畢業生不知道自己畢了業要做什麼。這其中,不乏名校高材生。大學教育,已經成為最大的人力資源浪費!

根據統計:

  • 55%以上的大學生改換主修 3 至 6 次,並花 6 年以上才畢業

  • 65%以上的大學畢業生後悔自己選錯了主修

  • 75% 以上有大學文憑的在職人士不滿意自己的工作

這種情況的發生是因為:

1. 許多高中生及大學生不了解自己的才華和特長在那裏

一般人從小到大被教導的目標就是放在幼稚園升小學,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學;很少人被教導去了解自己的才華和特長;更少人被教導去思考如何安排自己的職業及生涯方向。

2. 許多高中及大學的輔導師沒有專業的才能和訓練來指導學生走上正確的方向

高中的輔導師的責任是幫學生把課程排好,有足夠的學分從高中畢業和申請大學; 大學的輔導師的責任是幫學生看看履歷表,教學生如何找工作。但是這兩種輔導師都沒有專業的才能和訓練來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才華和特長,更不可能指導學生走上正確的方向。

3. 許多父母親影響了子女選擇主修及職業的決定

瑞士著名精神心理學家卡爾榮格(Carl Jung)曾經說〝父母親沒有達成的人生,是子女最大的心理負擔。〞的確,我們的許多青少年就在父母親過度關懷,過度安排,過度期望,過度影響之下,慢慢的失去了自己,迷失了方向。

Nothing has a stronger influence psychologically on childrenthan the unlived lives of their parents

- Carl Jung, Swiss Psychiatrist

尤其在華人的社會裏,這種情況更為嚴重。許多華裔的父母親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為了提升子女的競爭力,在所不惜:課後輔導,才藝體育,領袖氣質...樣樣俱全。為的就是把子女送進名校及熱門的科系。殊不知,在不了解子女的性向才能之前,有時這樣的做法只會導致父母子女筋疲力竭,傷害親子關係,浪費時間,金錢,和精力。

你的自然才華在那裡,你最大的潛能就在那裡

美國著名的企業管理大師 Peter Drucker 曾經在哈佛企業論壇上說過: ”成功的人就是做了兩件事:找出自己的才華和善用自己的才華。”

Success comes to those who do two things: identify & articulate their talents, and place themselves in positions to use them

Peter Drucke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沒錯,根據統計,世界上在各行各業最出類拔萃的人都是很早就發現了他們的自然才華,加上培訓 (知識,訓練,技術,) 把他們的自然才華變成了特長,然後把他們的特長應用在對的領域,達成非凡的成就與貢獻。

例如美國著名的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六歲的的時候已經在拍家庭電影; 但是因為他高中成績非常差,沒有任何電影科系願意准許他入學。於是,他走進電影工作室,認真學到了他所需的技能。今天,他不但製作了許多評價極高的影片,更成為家喻戶曉的大導演。

我們與生俱來的性向才能就是我們的自然才華。行為科學家們早就發現,我們與生俱來的性格和自然才華在十四歲時就穏定的跟隨我們一輩子,不會改變的。你的自然才華在那裡,你最大的潛能就在那裡。

最容易發掘一個人的自然才華的時候就是在小孩子兩歲至十歲之間。可是大部份的父母親都缺乏專業知識及訓練,所以往往錯過了這一段觀察自己小孩的最佳時機。錯過了這一段時機,一般人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多半經由學習,工作,或娛樂的經驗來找出自己的才華。 幸運者在年輕時就發掘並善用自己的才華;可是許多人都在迷惘中度過一生,從搖籃走到辦公室,從辦公室走到棺材,一輩子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才華和潛能在那裡。

造成這麼多人力資源浪費的原因出在大多數人都有的一個根深柢固的錯誤觀念: ”如果你夠努力,你可以成為任何你想要成為的人。” (You can be anything you want to be, if you just try hard enough.) 真的嗎? 就因為這個錯誤的觀念,我們製造了許多非常不快樂的律師,放棄行醫的醫學院畢業生,不能讓員工佩服的經理,蓋的橋會倒塌的工程師‧‧‧。多少人覺得懷才不遇,就是因為處在不適合的領域或職位。雖然說任何梢有聰明才智的人都可以經由努力學習去達到某些成果,可是如果你的所學所做不符合你真正具備有的性向才能,便很難能達到真正的成就與快樂,更不可能達到出類拔萃的境界。

正確的觀念應該是:”你不可能成為任何你想要成為的人─ 但是你可以利用自己擁有的條件,往上面繼續加強,去更上一層樓。”

You cannot be anything you want to be – but you can be a lot more than who you already are

就拿李安導演來說,在台灣的大學聯考落榜兩次後,進了國立藝專學習純藝術,然後到了美國香檳伊利諾大學學習戲劇藝術,最後在紐約大學取得電影製作碩士學位。像建築一座金字塔一樣,李安從他本有對藝術的興趣出發,往上面繼續加強,更上一層樓。如果當初他選擇去學會計,我們就會多出了一個跛腳會計師,卻永遠看不到他拍出來的出色的電影!

Ang Lee's Pyramid

所以明智的父母親們請參考以下的建議和個例來輔導及幫助你的子女找出人生方向:

1. 你不須要有專業的知識及訓練,你只須要放開心胸,拋開成見,真正的去了解,觀察,及聆聽你的子女; 不要一廂情願的認為你的子女一定要按照你的想法走或是按照世俗的標準走

有一個父親告訴我,他的兒子在七歲的時後就立志長大了要當牙醫師與救火員。別的小朋友在牙醫診所哭哭啼啼,他的小孩卻對牙醫師用的儀器及工具非常好奇,問東問西;到消防局更為囂張,在消防車上爬上爬下,和那些救火員叔叔成了好朋友。進了高中,他的兒子還是堅持他的夢想。這個父親心想這是兩個多麼不同的職業,風馬牛不相干,跟本不可能!於是帶他的兒子來找我,經過了我的測試與分析,發現他的兒子確實具有這兩種職業應有的性向才能。於是我設計了一個職業策略來幫他的兒子達成夢想。現在這個年輕人擁有兩份全職工作: 他是紐約一個成功的牙醫師,而且是一個快樂的救火員。

2. 不要急,給你的子女一些時間來找出方向; 美國各種各樣的學校這麼多,不管什麼年紀都可以回學校進修;清楚了自己的方向再進修,更有熱情和目標

有一個女孩高中畢業後,因為成績不好,不想繼續念書,便去從軍。在軍營裏受盡了苦頭,受訓沒期滿便落荒而逃。因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便去上社區大學。她的父母親請我幫她做性向才能的測試分析。結果發現了她對法律的才華和興趣。因為有了目標和信心,從此以後她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拼命念書,不但以優異的成績從社區學院畢業,申請進入了一所好大學,最後更從律師研究所畢業。現在她是一個成功的執業律師。每一個人成長的速度不一樣,所以不要擔心你的子女起跑比別人慢,他可能贏在終點。

3. 不要把可能性局限在傳統的盒子裏,盒子外面的世界更大,機會更多

我在大學任教的時候,有一天,有一個穿著紅西裝外套的男生到我的辦公室來。我認出他是我的心理統計學的學生,彬彬有禮,總是穿著紅西裝外套來上課。他先對我的辦公室的佈置欣賞了一番,再對我身上衣著顏色的調配稱讚了一番,然後告訴我我的化妝技巧有待改進。正在我胡疑不解的時候,他打開手上一個盒子,裏頭是各色各樣的化妝品,開始幫我改頭換面。原來他是 Mary Kay 化妝品的銷售代表兼化妝師。因為他從小皮膚不好,便跟著媽媽姊姊塗塗抹抹,結果發現自己非常有美感而且手很靈巧。一上大學便被 Mary Kay 雇用,除了上課的時間,他就穿著紅西裝外套制服,拎著化妝箱,在校園裏幫女生化妝及推銷化妝品。那一年他才十九歲,年收入四萬美元。他的野心是先成為 Mary Kay 洛杉磯營銷經理,再創出自己的化妝品牌。

說完了他的故事,他解釋了來找我的原因:因為他家裏有事,沒有參加期中考,希望我給他一個補考的機會。我當時就告訴他,〝你不須要統計,因為你有一技,還有人際;只要你期末考得好,我會讓你過關。〞對於這樣的學生,我一點都不擔心。

大學畢業 3 年後,他成為 Mary Kay 洛杉磯營銷經理。

4. 了解每一種性向才能的組合都有優點和缺點。放在對的地方,優點就顯現出來;放在錯的地方,缺點就顯現出來

有一個在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念了一年的電腦系男生決定輟學;他的祖父緊張地把他帶來找我。我幫他做了性向才能的測試分析後發現他是一個很實際的技術型,喜歡從做事中去學習,不喜歡課堂上或書上的理論。於是我建議他往某一方面的公司找事情做,從基層做起。結果他在公司裏表現傑出,頻頻升級。因為被公司重用,他決定半工半讀,回學校把學位完成。後來更與在公司認識的同事一起創立自己的公司。

在性向才能的類型裏,有超過半數以上的人喜歡從做事中學習,不喜歡從書上學習。如果你的子女不喜歡念書,請讓他們學習實際動手的技術,越早讓他們做事,他們就能越早找到自己的方向。

5. 尊重你的子女的興趣,不要抹殺了你家的天才

有一個在美國南部長大的男孩,從小的興趣就是養殖和研究水蛭。雖然他的父母不以為然,但是他繼續堅持自己的興趣。高中畢業後,他申請進入了英國的威爾斯大學,因為那所大學有全世界最大的水蛭研究中心。他在那裏唸完了博士學位後,英國政府給了他六萬英鎊去建立一個水蛭養殖場。他現在是全世界最大的醫療用途水蛭供應商。

真正了解自己的性向才能本身已經是一個不容易的成就,而能夠勇敢的堅持自己的興趣去付諸實行的人一定可以打造出一片不一樣的天空。

6. 請父母親們千萬不要‘比’。不要拿你的小孩跟你自己比,更不要拿你的小孩跟別人的小孩比。

你達成或沒有達成的人生,不一定是你的小孩想要的人生;別家小孩有的特質,不一定是你的小孩有的特質。更何況,你有沒有想過?當你拿你的小孩跟別人的小孩比的時候,你的小孩也可以拿你去跟別人的父母比!

7. 儘早鼓勵你的子女了解自己的性向才能,並能獨立思考自己想從事的職業

有一個女孩,念完了英文學士學位以後不知道自己要做甚麼,便繼續念一個生物學士學位,念完了以後還是不知道自己要做甚麼,於是繼續念一個社會學碩士學位,念完了以後還是不知道自己要做甚麼,正準備要申請念下一個碩士學位的時候,她的母親帶著她來找我幫助她找出方向。這個時候,她的父母已經在她的高等教育上投資了數十萬元美金,更別提時間及精力的浪費了。

8. 很少人擁有所有的優勢;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去達到最大的效果

有一個事業很成功的女士,在聽完了我的有關性向才能的演講後,想請我做她兒子的人際關係教練。她說,我的兒子是那種許多父母最可以炫耀的孩子,從小功課頂尖,音樂体育科學競賽,十項全能。可是做為他的媽媽,我知道他的缺點:因為他很聰明又有超強的能力,他很傲氣,沒有耐性,更不知如何與人相處。做為我自己的公司的高階管理人,我知道在今天這個時代,不管他有多聰明,他都需要一個團隊的人才能把他的創意做出成品來;如果他不了解人,不能夠處理好人際關係,便沒有好的人才會幫他,他便沒有辦法發揮出最大的聰明才智。這就是為什麼我要請你教他人際關係。

親愛的家長們,你們家是不是有兩個小孩:一個像剛剛形容的那樣,十項全能,卻少了一點〝人性〞和 EQ;另一個不喜歡念書,貪玩,卻很隨和,很有人緣?事實上,很少人擁有所有的優勢;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去達到最大的效果。只有當一個人了解自己的優勢,善用自己的才華的時候,才能發揮最大的潛能,過一個充實快樂的人生父母親們,不要剝奪了你的子女選擇的權利!人生這麼短暫,讓你的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 2022 OptimaCalling. All Right Reserved. 優勢潛能教練 版權所有.

Previous
Previous

白領層中年移民 - 人生的下半段在美國如何過得有意義